一威客电竞种茶叶发酵装置和动态发酵工艺的制作方法
威客电竞2.茶叶是一种传统的饮料原料,具有广大的群众基础。茶叶是以生采摘的生鲜茶树的嫩芽为原料,经过加工而成。茶叶是著名的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被称为“东方饮料的皇帝”。经分析,茶叶中含有咖啡碱、单宁、茶多酚、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游离氨基酸、叶绿素、胡萝卜素、芳香油、酶、维生素a原、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p以及无机盐、微量元素等400多种成分。所以茶叶功效广泛,如能清头目,醒精神,解烦渴,利小便,消食积,解毒。用于风热上犯,头晕目昏;暑热烦渴,或饮酒过度;多睡好眠,神疲体倦;小便短赤不利,或水肿尿少;油腻食积,消化不良;湿热腹泻、痢疾。
3.红茶是茶叶的一种为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发酵是红茶初制加工中极为重要的一道工序,也是形成红茶品质的关键工序。发酵,俗称“发汗”,是指将揉捻好的茶胚稍加压紧后,盖上温水浸过的发酵布,以增加发酵叶的温度和湿度,促进酵素活动,缩短发酵时间,当叶脉呈红褐色,即可上焙烘干。发酵的目的,在于使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在酶的促进作用下发生氧化作用,使绿色的茶坯产生红变。发酵是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同时发酵也是形成红茶色、香、味等特有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氧气含量、发酵时间等控制会影响形成红茶色、香、味等特有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
4.现有技术中的发酵工艺通常采用发酵筒或发酵箱对茶叶进行静态发酵,发酵过程中茶叶不进行翻动,从而导致底层的茶叶无法与氧气、水分等充分接触,导致发酵不均匀、不彻底;并且,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单次发酵,即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氧气等情况下进行一次发酵,容易造成发酵不均,从而无法保证红茶品质的稳定性与一致性,影响了茶叶质量。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茶叶发酵装置和动态发酵工艺。
7.一种茶叶发酵装置,包括第一发酵机组和第二发酵机组,所述第一发酵机组和第二发酵机组均包括上料机和发酵机体,所述第一发酵机组和第二发酵机组之间通过上料机串联连接,
9.所述发酵机体包括传动机构、机架及设置在机架上的多层茶叶发酵传送带,所述茶叶发酵传送带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传动机构与茶叶发酵传送带连接而能够驱动茶叶发酵传送带沿水平方向前后移动,相邻两层所述茶叶发酵传送带的两端部相互错开设置而能够使上层茶叶发酵传送带上的茶叶掉落在下层茶叶发酵传送带上。
11.所述茶叶输送带倾斜设置且茶叶输送带的出料口位于茶叶发酵传送带的上方,所述茶叶输送带的宽度小于茶叶发酵传送带的宽度,
12.所述第一发酵机组和第二发酵机组均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发酵机体连接而能够驱动茶叶发酵传送带沿水平方向左右来回移动而使从茶叶输送带出料口出来的茶叶能够均匀掉落在茶叶发酵传送带上。
14.还包括自动控制箱以及由隔热墙形成的发酵室,所述发酵机体设置在发酵室内,所述上料机设置在发酵室外,
15.所述发酵室内设置有温度控制装置、湿度控制装置以及氧气控制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热风发生炉和热风管道,所述热风管道上设置有多个朝向茶叶发酵传送带的热风出口,所述湿度控制装置包括加湿器和湿气管道,所述湿气管道上设置有多个朝向茶叶发酵传送带的加湿喷头,所述氧气控制装置包括与外界连通的换气机,
18.s1、将经过萎凋、揉捻处理后的茶叶输送至第一发酵室中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上下翻动茶叶,第一发酵室的发酵温度为28~34℃,发酵湿度为85~90%,发酵时间为2~2.5h;
19.s2、第一次发酵完成后,通过设置在第一发酵室和第二发酵室之间的上料机将茶叶从第一发酵室输送至第二发酵室,茶叶在上料机上输送的时间为3~5min;
20.s3、茶叶在第二发酵室中继续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上下翻动茶叶,第二发酵室中的发酵温度、湿度、时间均小于第一发酵室,第二发酵室中的发酵温度为27~30℃,发酵湿度为84~88%,发酵时间为1~1.5h,发酵完成。
21.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中,春茶和夏茶在第一发酵室中的发酵温度、湿度、时间分别为:
25.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将经过萎凋、揉捻处理后的茶叶通过上料机输送至第一发酵室,并通过匀叶机构使茶叶均匀分布在茶叶输送带上,茶叶从茶叶输送带上的出料口掉落在顶层的茶叶发酵传送带上开始发酵,在发酵过程中,茶叶随着茶叶发酵传送带向前移动,并掉落在下一层的茶叶发酵传送带上继续向前移动和发酵,直至掉落至最底层的茶叶发酵传送带上,完成第一次发酵。
27.所述步骤s1还包括: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茶叶发酵传送带沿水平方向左右来回移动,使从茶叶输送带出料口出来的茶叶均匀掉落在茶叶发酵传送带上进行发酵。
33.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经第一次发酵后的茶叶通过上料机进入第二发酵室,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茶叶发酵传送带沿水平方向左右来回移动,使从茶叶输送带出料口出来的茶叶均匀掉落在茶叶发酵传送带上开始发酵,在发酵过程中,茶叶随着茶叶发酵传送带向前移动,并掉落在下一层的茶叶发酵传送带上继续向前移动和发酵,直至掉落至最底层的茶叶发酵传送带上,第二次发酵完成。
35.所述步骤s2中具体包括:通过上料机将第一次发酵完成后的茶叶从第一发酵室输出,并通过匀叶机构2使茶叶均匀分布在茶叶输送带上,以使茶叶与空气充分接触,茶叶在茶叶输送带上输送的时间为3~5min,然后进入第二发酵室继续发酵。
37.1、本发明通过采用第一发酵机组和第二发酵机组进行两次发酵,在发酵过程中,茶叶能够随着茶叶发酵传送带向前移动,并掉落至下一层的茶叶发酵传送带而使得茶叶被翻动,由于茶叶发酵传送带设置成多层,因此,茶叶在发酵过程中能够被多次翻动,从而茶叶在发酵过程中变静态为动态,使顶部和底部的茶叶与空气、湿度接触一致,从而使茶叶中酶促氧化顺利进行,不仅可以达到均匀变化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红茶发酵的进程,提高生产效率。
38.2、由于第一发酵室和第二发酵室中的温度和湿度相对于外界来说较高,而空气含量相对于外界来说较低,因此,本发明通过将上料机设置在第一发酵室和第二发酵室之间,从而使得第一次发酵后的茶叶经上料机输送至第二发酵室的过程中能够与外界的空气充分接触,即与外界的氧气充分接触,并且能够适当降低茶叶的温度,有利于茶叶的后续发酵。
39.3、本发明通过控制第一发酵室和第二发酵室中的发酵温度、湿度以及发酵时间不同,威客电竞以利于茶叶发酵,具体地,本发明的第一发酵室的发酵温度更高、湿度更大,茶叶中的酶在较高温度和湿度下活性高,多酚类等物质与多酚氧化酶充分接触,并伴随了一系列酶促反应,从而茶叶能够在第一发酵室中快速发酵,使得儿茶素的氧化聚合和缩合形成了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高聚物,同时引起了芳香物质、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等品质成分发生剧烈变化;然后将经第一次发酵后的茶叶通过上料机从第一发酵室输出,由于上料机位于发酵室外,发酵室外空气含量更高,从而茶叶中未反应完全的物质能够与外界空气充分接触促进了多酚物质向茶色素的转变;最后输送至第二发酵室内,由于茶叶在第一发酵室中的较高温度和湿度环境下发酵了较长时间,茶叶中的成分发生剧烈变化,因此通过适当降低发酵温度和发酵湿度等,减缓茶叶中酶反应的速度,使茶叶均匀发酵,促进未反应完全的物质继续氧化发酵,使红茶的滋味与香气得到了明显提高,有利于保持茶叶香气纯正,汤色清晰,茶滋感饱满,进一步促进了红茶独特品质的形成。
42.附图标记:1、茶叶输送带;2、匀叶机构;3、自动控制箱;4、隔热墙;5、换气机;6、发酵机体;7、传动机构;8、茶叶发酵传送带;10、加湿器;11、湿气管道;12、出料输送机;13、热风发生炉;14、热风管道;15、第一发酵机组;16、第二发酵机组。
45.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茶叶发酵装置,该茶叶发酵装置包括第一发酵机组15和第二发酵机组16,所述第一发酵机组15和第二发酵机组16均包括上料机和发酵机体6,所述第一发酵机组15和第二发酵机组16之间通过上料机串联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发酵机组15中的发酵机体6和第二发酵机组16中的发酵机体6之间通过上料机串联连接。
46.所述上料机包括茶叶输送带1以及电机,电机与茶叶输送带1连接而能够驱动茶叶输送带1向前移动,本实施例中的茶叶输送带1倾斜设置,即进料口在下、出料口在上,从而能够将茶叶输送至发酵机体6上。茶叶输送带1上设置有匀叶机构2,通过匀叶机构2的作用能够使得茶叶均匀分布在茶叶输送带1上。
47.所述发酵机体6包括传动机构7、机架及设置在机架上的多层茶叶发酵传送带8,如图1所述,本实施例中的茶叶发酵传送带8有五层,五层茶叶发酵传送带8从上至下间隔设置,五层茶叶发酵传送带8沿水平方向设置,五层茶叶发酵传送带8与传动机构7连接而能够在传动机构7的驱动下沿水平方向前后移动,相邻两层的茶叶发酵传送带8的传送方向相反,并且相邻两层所述茶叶发酵传送带8的两端部相互错开设置,具体地,下一层茶叶发酵传送带8的端部沿传输方向位于上一层茶叶发酵传送带8端部的前端,从而上一层茶叶发酵传送带8上的茶叶掉落在下一层茶叶发酵传送带8上继续发酵,直至掉落至最底层的茶叶发酵传送带8上完成发酵。
48.本实施例中,茶叶发酵传送带8位于茶叶输送带1的出料口的正下方,且茶叶发酵传送带8的宽度大于茶叶输送带1的宽度,从而茶叶从茶叶输送带1出料口掉落时,会集中落在茶叶发酵传送带8的中间位置并堆积在一起,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施例还设置了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发酵机组15和第二发酵机组16均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发酵机体6连接而能够驱动发酵机体6沿水平方向左右来回移动,即使得茶叶发酵传送带8沿水平方向左右来回移动,从而使得从茶叶输送带1出料口出来的茶叶能够均匀掉落在茶叶发酵传送带8上,使茶叶均匀铺满整个茶叶发酵传送带8而不会堆积在一起,提高发酵效率。
4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由隔热墙4形成的发酵室,本实施例设置有第一发酵室和第二发酵室,第一发酵机组15中的发酵机体6设置在第一发酵室内,第一发酵机组15中的上料机设置在第一发酵室外且位于第一发酵室前端。第二发酵机组16中的发酵机体6设置在第二发酵室内,第二发酵机组16中的上料机设置在第二发酵室外且位于第一发酵室和第二发酵室之间。
50.所述第一发酵室和第二发酵室内均设置有温度控制装置、湿度控制装置以及氧气控制装置分别用于控制发酵室内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情况。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热风发
生炉13和热风管道14,所述热风管道14上设有多个朝向茶叶发酵传送带8的热风出口,从而能够向第一发酵室和第二发酵室输送热风;所述湿度控制装置包括加湿器10和湿气管道11,所述湿气管道11上设有多个朝向茶叶发酵传送带8的加湿喷头,从而能够向第一发酵室和第二发酵室输送水分;所述氧气控制装置包括与外界连通的换气机5,从而能够将第一发酵室和第二发酵室内的空气与外界交换。
51.本实施例中,第一发酵机组15和第二发酵机组16还包括自动控制箱3,所述自动控制箱3与茶叶输送带1、匀叶机构2、换气机5、驱动机构、传动机构7、加湿器10、热风发生炉13分别连接,从而能够自动控制茶叶输送带1、匀叶机构2、换气机5、驱动机构、传动机构7、加湿器10、热风发生炉13的开启和关闭。
53.s1、将经过萎凋、揉捻处理后的茶叶通过上料机输送至第一发酵室,通过将茶叶放入茶叶输送带1上,并通过匀叶机构2使茶叶均匀分布在茶叶输送带1上,然后茶叶从茶叶输送带1上的出料口掉落至顶层的茶叶发酵传送带8上开始第一次发酵,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茶叶发酵传送带8沿水平方向左右来回移动,使从茶叶输送带1出料口出来的茶叶均匀掉落在茶叶发酵传送带8上,并开启温度控制装置、湿度控制装置以及氧气控制装置来控制发酵室内的温度、湿度和氧气含量;在发酵过程中,茶叶随着茶叶发酵传送带8向前移动,当茶叶到达顶层茶叶发酵传送带8移动方向的端部,茶叶从顶层的茶叶发酵传送带8掉落在下一层的茶叶发酵传送带8上,继续向前移动和发酵,在掉落的过程中,茶叶相当于被翻动,从而使得底层的茶叶能够与氧气、水分接触,茶叶随着茶叶发酵传送带8一直向前移动和掉落,直至掉落至最底层的茶叶发酵传送带上,第一次发酵完成。
54.通常茶叶第一发酵室的发酵温度为28~34℃,发酵湿度为85~90%,发酵时间为2~2.5h;
55.具体地,春茶的发酵温度为32~34℃,发酵湿度为89~90%,发酵时间为2.4~2.5h;夏茶的发酵温度为30~32℃,发酵湿度为87~88%,发酵时间为1.9~2h。
56.s2、第一次发酵完成后,通过设置在第一发酵室和第二发酵室之间的上料机将茶叶从第一发酵室输送至第二发酵室,并通过匀叶机构2使茶叶均匀分布在茶叶输送带1上,茶叶在上料机上输送的时间为3~5min;
57.由于上料机位于第一发酵室和第二发酵室之间,上料机处的空气含量、温度以及湿度均与第一发酵室和第二发酵室中不同,从而将经第一次发酵后茶叶从第一发酵室输出,在上料机上与外界空气充分接触,有利于茶叶的后续发酵。
58.s3、茶叶从茶叶输送带1上的出料口掉落至第二发酵室内顶层的茶叶发酵传送带8上,威客电竞在第二发酵室中的茶叶发酵传送带8继续进行发酵,茶叶在茶叶发酵传送带8的发酵过程同步骤s1,但是茶叶在第二发酵室中的发酵温度、湿度、时间均小于第一发酵室。威客电竞
59.通常茶叶在第二发酵室中的发酵温度为27~30℃,发酵湿度为84~88%,发酵时间为1~1.5h。
60.具体地,春茶的发酵温度为28~30℃,发酵湿度为85~88%,发酵时间为1~1.5h;夏茶的发酵温度为27~28℃,发酵湿度为84~85%,发酵时间为1~1.2h。
过程中,茶叶能够随着茶叶发酵传送带8向前移动,并掉落至下一层的茶叶发酵传送带8而使得茶叶被翻动,由于茶叶发酵传送带8设置成多层,因此,茶叶在发酵过程中能够被多次翻动,从而茶叶在发酵过程中变静态为动态,使顶部和底部的茶叶与空气、湿度接触一致,从而使茶叶中酶促氧化顺利进行,不仅可以达到均匀变化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红茶发酵的进程,提高生产效率。
63.其次,由于第一发酵室和第二发酵室中的温度和湿度相对于外界来说较高,而空气含量相对于外界来说较低,因此,本发明通过将上料机设置在第一发酵室和第二发酵室之间,从而使得第一次发酵后的茶叶经上料机输送至第二发酵室的过程中能够与外界的空气充分接触,即与外界的氧气充分接触,通氧促进了多酚物质向茶色素的转变,并且能够适当降低茶叶的温度,有利于茶叶的后续发酵。
64.最后,由于红茶发酵过程中的发酵温度、湿度、氧气以及时间对于茶的感官品质影响很大,因此控制合适的发酵温度、湿度、氧气以及时间才能最大程度激发红茶的色、香、味性能,本发明通过控制第一发酵室和第二发酵室中的发酵温度、湿度以及发酵时间不同,具体地,本发明的第一发酵室的发酵温度更高、湿度更大,茶叶中的酶在较高温度和湿度下活性高,多酚类等物质与多酚氧化酶充分接触,并伴随了一系列酶促反应,从而茶叶能够在第一发酵室中快速发酵,使得儿茶素的氧化聚合和缩合形成了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高聚物,同时引起了芳香物质、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等品质成分发生剧烈变化;然后将经第一次发酵后的茶叶通过上料机从第一发酵室输出,由于上料机位于发酵室外,发酵室外空气含量更高,从而茶叶中未反应完全的物质能够与外界空气充分接触促进了多酚物质向茶色素的转变;最后输送至第二发酵室内,由于茶叶在第一发酵室中的较高温度和湿度环境下发酵了较长时间,茶叶中的成分发生剧烈变化,因此通过适当降低发酵温度和发酵湿度等,减缓茶叶中酶反应的速度,使茶叶均匀发酵,促进未反应完全的物质继续氧化发酵,使红茶的滋味与香气得到了明显提高,有利于保持茶叶香气纯正,汤色清晰,茶滋感饱满,进一步促进了红茶独特品质的形成。
67.s1、采用2021年3月下旬婺源某茶园春芽芽叶为原料,第一发酵室的发酵温度为33℃,发酵湿度为90%,发酵时间为2.5h;
69.s3、经第一次发酵后的春茶在第二发酵室中的发酵温度为29℃,发酵湿度为87%,发酵时间为1.5h,发酵完成。
72.s1、采用2021年5月下旬婺源某茶园夏芽芽叶为原料夏茶在第一发酵室的发酵温度为31℃,发酵湿度为88%,发酵时间为2h;
74.s3、经第一次发酵后的夏茶在第二发酵室中的发酵温度为28℃,发酵湿度为85%,发酵时间为1小时10分钟。
77.s3、春茶在第二发酵室中的发酵温度为33℃,发酵湿度为90%,发酵时间为1.2h(即春茶在第一发酵室和第二发酵室中的发酵温度均为33℃,发酵湿度均为90%);其他同实施例2。
80.s2、上料机设置在第二发酵室中,即经第一次发酵后的茶叶从第一发酵室直接进入第二发酵室中继续发酵,而不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
83.(1)感官指标试验:分别对实施例2~3以及对比例1~2干燥的茶叶进行感官指标试验,为了尽可能减少误差,参数测定、记录、设备操作由专人负责进行,产品采用五因子审评法,总分100分,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分别占20%、30%、30%、20%。各试验内容的处理重复5次。
84.(2)儿茶素、茶黄素含量:采用hlpc法分析实施例2~3以及对比例1~2茶叶中的儿茶素、茶黄素含量。
由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2~3所制出的成茶在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均取得了较高的评价,同时,实施例2~3所制出的成茶中的儿茶素含量分别为40.8698mg/g、39.7965mg/g,茶黄素含量分别为13.1254mg/g、12.2876mg/g。与对比例1~2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实施例2~3在汤色、香气、滋味、叶底这四方面的品质得分均明显高于对比例1~2,综合品质最好;同时,儿茶素含量和茶黄素含量明显高于对比例1~2。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的工艺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并且能够提高茶叶中的儿茶素含量和茶黄素含量。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特征实施范例,对本发明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同等交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权利保护范围之内。